小语种翻译现状真的堪忧吗?

《新京报》书评周刊,作了一期专题报道,内容是“小语种翻译的现状和忧思”。

小语种翻译现状,是否真像所报道的那样堪忧呢?笔者认为,需要有更全面客观的看待。

首先,报道中所说的小语种翻译,其实只是文学作品的翻译。而事实上,尽管从事小语种文学翻译的老专家纷纷辞世,中青年纷纷转行,我国小语种的教学、翻译人才,却基本上是不算太缺乏的。比如全国开设意语专业的大学,至少有八九所,它们的教师都是专业人才,为何记者眼光只盯着中国社科院,其他地方的都看不到呢?类似某某某去了北外这样的情况,不能算小语种人才的流失。因为去高校工作并非完全改行,事实上,高校外语院系的工作环境,大多并不比社科院差。翻译村上春树的林少华,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,翻译帕慕克的沈志兴,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工作。葡萄牙语文学翻译人才少吧?北大不就有年轻的胡续冬吗?澳门的高校里还有呢。

  其实,所谓的“小语种”,原就没有确切的概念。《新京报》的报道中,将之定义为“排除联合国通用语种外的所有语种”。

  而事实上,在联合国通用语种中,也有我们翻译人才较少的,比如西班牙语、阿拉伯语。在联合国通用语种之外,也有翻译人才众多的,比如日语、德语等。报道中主要说的是,东欧等小语种翻译人才渐少,其实这是正常的回归。因为过去,我们培养较多的东欧语种人才,是因为东欧多是社会主义国家。

  对这些国家文学作品的译介,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的。

  说到底,文学翻译人才的规模,要适应文化交流的需要,不是说某国有优秀文学家,就一定要有较多该语种人才,也不合语言人才的培养规律。

  不妨再举个例子,北欧小国瑞典可说是“文学大国”,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有七八个。可是,对这些瑞典作家的作品,我们都要从原文大量译介吗?

  当然,就算小语种翻译人才不缺,目前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,水平也让老专家不尽满意。其实,正如著名翻译家许钧所说,翻译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,要有一种发展的目光。

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站点地图 | 友情链接 |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 电话:0311-89603232 0311-87873232  地址:石家庄市桥东区东三教大街6号

版权所有2008-2013 创思石家庄翻译公司|石家庄翻译公司
桥西:0311-87873232

桥东:0311-86683232

招聘专用
www.sjzfy.com